中国大学生求职面临“去哪儿”的困惑 |
|
|
|
在人声鼎沸的招聘会上,中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四学生于涵神情焦灼,多次将从透明文件夹中抽出的简历又放回去。 “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很迷茫,心里着急。”于涵说,如有必要,她会向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寻求帮助,让就业导师定制求职方案。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。今年,中国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,比去年增加16万人,就业形势依然艰巨。 为提升大学生预就业能力,中国中部省份湖南正在全省范围开展大型公益高校人才招聘会,将工作岗位输送进校园。 记者近日走访多场高校招聘会发现,许多大学生都像于涵一样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矛盾与困惑:“就业去哪儿?”“未来在哪儿?” 中南大学电子与通讯工程专业研究生陈帅咨询了三家企业,但一听今后工作不能跟所学专业挂钩,他就打起了“退堂鼓”。 “担心把学了几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丢掉。”陈帅说,不到迫不得已,他不会去应聘非所学专业的工作岗位。 湖南工学院2016届毕业生周吉翔辞去首份实习工作后,专门从湖南衡阳乘坐高铁来到长沙求职。与陈帅不同,这位刚踏入职场的毕业生考虑的是工作岗位的发展前景。 “转了半天,5份简历一份没投,还在观望、彷徨。”周吉翔表示,相较薪资待遇,他看中的是公司氛围和企业对大学生的规划栽培。“这关系到我以后能走多远,也在考虑是否应该到北上广去发展。” 大学生择业困惑在中国颇为普遍。肯耐珂萨(人力资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)中国区人才管理和领导力发展部门总监田予苗介绍,有八成毕业生申请岗位前并不熟悉公司和岗位职责,“前途迷茫没信心”、“经济收入”、“职业发展”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求职意愿的主要因素。 针对大学生择业“选择困难症”,湖南人才市场创业学院在中南大学校园招聘会现场开启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问答》专栏。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,就能获得“职场医生”的指导。 该学院院长姚敏有9年职业指导经验。他认为,大学生求职困惑归结于他们在校期间严重缺乏职业规划,忽略了对就业能力的培养。 姚敏建议,大学生有必要针对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个性,详细分析自身的上升空间及本身存在的问题,综合各方因素制定长远职业发展目标,并转变观念,先就业再择业。“高校也应配备有专业资格的职业规划专业人员。” “超过一半的高校毕业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,更注重企业的知名度、品牌和行业内的口碑。”田予苗建议,企业为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做宣讲,多为他们提供实习机会。 |